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文学教学——“小说”构思图

在第一堂辅导课,我们基于“小说”的概念,制作了一张构思图。
一想到“小说”,我们就联想到小说的体裁、流派、文体、构成、篇幅、结构、年代和类别。以此为基础,开展“小说”的构思图。



活动反思:
(1)我们对于“体裁”的认知有误。“体裁”是小说的表现形式,我们所举的“武侠”、“言情”、“科幻”应属“题材”,非“体裁”。因此,才会混淆“体裁”和“流派”的概念。“流派”通常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拥有类似思想倾向、艺术主张、表现方法等自成一格的小说派别。

(2)这活动让我们意识到在文学课,要求学生制作构思图能激发他们的思考,也能评估学生对于该课题的认知程度。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小反思,也能让他们从反思中厘清相关的重要概念。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散文教学——安宁《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中三高级华文课本中《一张忘取的汇款单》讲述的是父子间难以言喻的情感。这篇散文不仅采用巧妙的人物描写手法,也传达了亲情的可贵。因此,教学可着重在文学技巧的分析和情意教学的培养。












教学反思: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决定着重在教导儿子和父亲个别的心理、行动描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其他人物对于儿子和父亲的人物也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分析文本其他人物如左邻右舍、邮局女孩等有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儿子和父亲的人物特征。

文本赏析——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读《小王子》,是让我感到忧伤的。 

              忧伤的并不是小王子的死,而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心已死。 忧伤的是《小王子》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虽然赤裸裸地暴露出大人们的市侩,却只有无可奈 何地暴露着。就像猴面包树一样,它是永远无法根除的,拔了,还会再长。 

           《小王子》的故事,反映的虽然是现实社会中的事实,但却是现实社会人眼中的一个货真价实的童话故事。地球上的我们往往忙忙碌碌地就过了一天,我们每天哭天喊地的抱怨社会的现实、功利,逼得自己没办法不去在乎那些名利,总之一句话,罪魁祸首就是时代和环境。但我们可曾想过,这样的一个时代和环境,又是谁造成的?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身边所能接触的不会只有自己。 而我们,是否忘了那原本的自己? 我们要注意要关心的东西太多,和小王子不一样。他一直以来都住在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 B612 星球,所拥有的也只不过是两个活火山、 一个死火山、 一朵玫瑰和几根猴面包树苗。 我们无法适应小王子的星球,而小王子也无法融入我们“大人”的世界。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童话故事,它至少能让我们放慢脚步,认识小王子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 如果我们可以偶尔地、慢慢地、一点一滴地不去在乎权利、虚荣、占有、职守、学问等, 那小王子其实并不遥远,而是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如今的我们虽然和小王子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但曾经的我们也是小王子啊!小王子在旅行了一周年后最终回到了他所属的星球,试想如果小王子在地球上旅行多一个 10 年? 20 年?还是 30 年后,还能够保有他那纯洁的思维和银铃般的笑声吗? ”

PS: 在此附上一段《小王子》的经典语录视频供大家欣赏

文本赏析——沈从文《菜园》中「菊花」的分析

 

 菊花的典故不胜枚举。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道:「菊,花之隐逸者也」,以菊作为隐居与安逸的生活的象征。菊在《菜园》文中也象徵着儿子与媳妇在菊圃中料理菊花的悠闲生活,使得玉老太太能高枕无忧的做着祖母梦。

  黄巢《不第后赋菊》有一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意指秋季时唯独菊花绽放,而百花凋零,因此以菊花象征傲骨与刚毅。从《菜园》文中「马日事变」、「北京改成了北平」…等推算,事情大约发生在国民党与共产党斗争的年代,而玉家儿子定是在北京就学时参与革命。菊花在此将玉家儿子与媳妇隐喻为刚毅的革命斗士。

  李清照一首《醉花阴》有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菊花隐喻女子对丈人久别的感伤。《菜园》文末玉老太太在尝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后,玉家菜园却成了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宴客赏菊之处,使玉老太太的悲痛更甚。而在「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也就是玉家的菊花知名度达巅峰之际,竟也成了整篇小说最悲悽之处-玉老太太上吊自杀。此处的菊花似乎也隐喻着玉老太太的悲伤与悲剧。

  菊花是从玉家儿子从知识中心北京带回来的媳妇特别爱的花,故菊花象征知识。文中玉老太太下了伏笔:「做人不一定要多少书本知识。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果不其然,知识虽使菜园变为花园,却也为玉家人带来悲剧。


  菊花的意象繁多,也隐喻着《菜园》文末情感的繁复与多重,从安逸到刚毅,最终以悲剧收场。